抚顺:生态修复让百姓共享碧水蓝天
来源:抚顺新闻网浏览:5164次'时间:2020年9月14日

       绿色是全面小康的底色。无论是乡村振兴、产业蝶变还是城市形态提升,都离不开这抹底色。迄今,抚顺下大力气治理保护的大伙房饮用水水源地呈现出碧水蓝天的优美生态环境,截至2019年,大伙房水库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了26.1%和68.4%,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昔日杂草丛生、千疮百孔的采煤沉陷影响区,如今绿树成荫,花海绚丽,又平添一处市民休闲佳地;行走在十里滨水两岸和月牙岛生态公园等地,既有生态修复,也有空间留白,抚顺市民赏浑河美景,游社河湿地,在天然氧吧中尽情体味这座城市的生态魅力……

  多年来,我市始终高度重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建设发展的助推器,使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获得持久的动力。

  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

  青年路南侧,600亩竞相绽放的油菜花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金黄耀眼,微风吹过,飘来淡淡花香,让游客流连忘返。正在拍照留念的游客王娇对记者说:“几年前,这里遍地积水,一片破败景象。如今,这里已变成稻田、花海、公园。”对于腾空的采沉区土地,我市通过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建设集农业休闲、旅游、研学、采摘、度假于一体,带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成为城市生态花园。

  站在抚顺西露天矿观景台,可以看到矿坑的山坡上树木已经郁郁葱葱。目前,西露天矿生态恢复治理面积达到140多万平方米,达到矿坑面积的1/5,仅西边一带就达到100万平方米,树木120多万株,昔日的矸子山变成了现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天更蓝,水变清,抚顺西露天矿这个拥有百年开采史的露天煤矿,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

  “治理,首先从灾害治理入手。”西露天矿总工程师肖平告诉记者,在保证矿坑安全、稳定的基础上,首先对矿坑进行回填压脚,将坑底部回填土方,局部高段边坡削坡减重,以防止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西露天矿因地制宜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先后对6个稳定区域实施复垦绿化、生态恢复。“天也蓝了,鸟也多了,生态恢复治理的效果显而易见。”肖平说,“关于绿色发展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我们的计划还有很多。”下一步,西露天矿将在治理的同时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依据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计划用5-10年时间将其建成东北地区的“生态欢乐谷”,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实现老矿区绿色发展转型升级。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51岁的陈宇住在抚西河桥附近,只要一有时间,早上就会到河边锻炼。“现在环境好了,非常适合出来散步,活动身体。”陈宇告诉记者,随着抚顺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出家门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狠抓总量减排,严格环境准入,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坚持以“蓝天、碧水、净土”为抓手,加大污染治理,坚决落实各种环境管理制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经过多年的保护和治理,我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环境质量指数这个指标由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地表水达标率和森林覆盖率构成,小康目标值为100%。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已非常接近目标值。

  清原满族自治县公安局北三家派出所民警胡静琦说,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抚顺市民这些年看到的明显变化。随着政府出台治理环境的系列政策、公安机关对涉水违法犯罪的重拳出击和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浑河的水清了,两岸的树绿了,各类濒临灭绝的珍惜物种重现浑河流域。退休老党员王太学说:“我的几位洛阳朋友游览了十里滨水公园、月牙岛生态公园游玩后说‘没想到抚顺这么美,我都想来抚顺生活了!’”

  在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方面,我市进一步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对三宝屯污水处理实施提标改造。全面加强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纳管工作,年内城市雨污分流比例达到40%以上,城市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加强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坚决取缔“十小”类企业和散乱污企业,推进石化、造纸等重点行业技术改造;推动工业聚集区水污染治理,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禁止企业未经预处理的生产废水接入生活污水管网。继续推进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推进192个大伙房水源地风险防控工程建设,提升饮用水水源地应急能力,确保大伙房水库库区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通过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对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的实时自动监测。推进胜利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关口河污染治理、葛布泵站改造、欧家河截污管网、东洲区海新河流域综合整治、新抚区海新河专项整治等治污项目建设,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

  乡村的小康包含更多内涵


  “与十年前相比农村变化太大了,不仅安上了路灯用上自来水,家家户都用上室内水冲厕所。”谈及家附近生态环境的变化,抚顺县石文镇阁老村68岁的肖杰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农村的生活环境美了,处处鸟语花香,靠栽果树村民也都富了起来了,这几年来采摘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过去冷清的偏僻小山村变得热闹了。”

  为了还民众一片绿水青山、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我市实施“青山工程”推进闭坑矿生态治理、退坡地还林草工程、封地禁牧(工程封育)、公路建设破损山体生态治理等生态修复工作,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监管。以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到2020年全市林地保有量达到85.67万公顷,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1.05亿吨。

  “建设美丽村庄,人人有责。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我们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村庄风貌整治中,由‘局部美’向‘全域美’转变”。望花区塔峪镇党委书记杨立峰说:“首先拆违治乱,让村貌美起来,基础改造,让村貌靓起来。在垃圾治理中,我们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清理、自我保洁意识,推行‘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行动,实现垃圾治理‘大变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乡村的实践成为这句话的最好注脚。一方面,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让乡村资本、人口、产业、项目聚合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另一方面,不断聚集的发展要素也让既有生态资源转型升级,进入越美越富、越富越美的良性循环。